城市概况

 

长江明珠 投资洼地-重庆

 

 

一、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

 

重庆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,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,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。因嘉陵江古称“渝水”,故重庆又简称“渝”。北宋崇宁元年(1102年),改渝州为恭州。南宋淳熙16年(1189年)正月,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,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,称为“双重喜庆”,遂升恭州为重庆府,重庆由此而得名。1891年,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。

 

1929年,重庆正式建市。抗日战争时期,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,重庆同华盛顿、伦敦、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,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。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,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负责领导国统区、港澳及海外地区的党组织和统一战线工作,形成的“红岩精神”,是激励重庆人民的巨大精神动力,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。民盟、民建、九三学社和民革前身之一的“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”均在重庆成立。

 

新中国建立初期,重庆为中央直辖市,是中共中央西南局、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1954年,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。1983年,党中央、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,实行计划单列。1997年3月14日,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,6月18日正式挂牌。

 

二、地理区位优越的资源重镇

 

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、长江上游地区,幅员面积8.24万平方公里,辖38个区县(自治县)。户籍人口3375.2万人,常住人口2991.4万人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.6%,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650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818.98万人。人口以汉族为主体,有土家族、苗族、回族、满族、彝族、藏族等54个少数民族,少数民族人口200万人、占总人口6%。

 

重庆城市区位示意图

 

地貌以丘陵、山地为主,其中山地占76%,有“山城”之称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年平均气温在16~18℃,常年降雨量1000~1450毫米。重庆域内水系丰富,流经的重要河流有长江、嘉陵江、乌江、涪江、綦江、大宁河等,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,流程665公里。旅游资源丰富,有长江三峡、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、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、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。

 

三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

 

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直辖市,国家重要中心城市,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,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,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,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。

 

朝天门夜景

 

直辖以来,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。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步伐加快,形成了电子信息、汽车、装备制造、综合化工、材料、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,农业农村和金融、商贸物流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。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,建成“二环八射”高速公路网和“一枢纽六干线二支线”铁路网,基本实现“4小时重庆”、“8小时周边”,港口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.2亿吨,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900万人次。继上海浦东新区、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国家级新区——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全面推进,两路寸滩保税港区、西永综合保税区、团结村铁路口岸成为内陆重要口岸,以长江黄金水道、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等为支撑的“一江两翼三洋”国际贸易大通道骨架基本形成。民生不断改善,教育、医疗、文化、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,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。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圆满完成,库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。

 

党的十八大以来,重庆市委、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以“314”总体部署为总纲,以“科学发展、富民兴渝”为总任务,紧紧抓住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,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,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,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,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,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。

 

2014年,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65.4亿元,同比增长10.9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1.88亿元,同比增长13.9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23.75亿元,同比增长18.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6.2亿元,同比增长13.0%;实现进出口总值954.5亿美元,同比增长39.0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33元,同比增长9.0%;农民人均纯收入9470元,增长11.5%。

 

四、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特大城市

 

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特大城市,具有五大优势:

 

美丽山城 魅力重庆

 

区位条件优越。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直辖市,国家重要中心城市,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,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,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,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。

 

基础设施功能完备。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。直辖以来,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,建成“二环八射”高速公路网和“一枢纽六干线二支线”铁路网,基本实现“4小时重庆”、“8小时周边”,港口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.2亿吨,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900万人次。继上海浦东新区、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国家级新区——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全面推进,两路寸滩保税港区、西永综合保税区成为内陆重要口岸,以长江黄金水道、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等为支撑的“一江两翼联三洋”国际贸易大通道骨架基本形成。重庆是中国西部电网的负荷中心之一,煤炭、天然气产量大,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高。

 

工业基础雄厚,门类齐全,综合配套能力强。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。直辖以来,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步伐加快,形成了电子信息、汽车、装备制造、综合化工、材料、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,农业农村和金融、商贸物流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。

 

科技教育力量雄厚,人才相对富集。重庆拥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,67所高等院校,89万多科技人员。

 

市场潜力巨大。直辖以来,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。民生不断改善,教育、医疗、文化、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,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。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圆满完成,库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。2014年,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65.4亿元,同比增长10.9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1.88亿元,同比增长13.9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23.75亿元,同比增长18.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6.2亿元,同比增长13.0%;实现进出口总值954.5亿美元,同比增长39.0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33元,同比增长9.0%;农民人均纯收入9470元,增长11.5%。

 

五、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

 

繁荣的北滨路一瞥

 

房地产投资逐年提升。近几年,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20%以上,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一直保持在28%左右合理比例。房屋建设同步推进,较好地适应了经济增长,满足了消费需求。

 

商品住房成交量稳居全国前列。全市保持在4431万平方米左右,其中主城区保持在2253万平方米左右。供销比基本保持在1:1左右,房地产市场供求基本平衡。

 

房价较为合理。房价年均增速与GOP增速和收入增长基本协调,房地产市场为有效需求型市场。

 

土地价格稳定。重庆主城区经营性用地出让量与商品房销量基本协调,楼面地价占当期房价的比重稳定在1/3左右。房地产市场成本控制较好。

 

六、日臻完善的规划布局

 

 

重庆主城区为“一城五片、多中心组团式”城市空间结构。未来发展将以片区为格局,有机组织城市人口和功能,使各片区人口规模相当,城市功能完善,既相对独立,又彼此联系,相互协调发展。

 

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分为二十一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,中心城区包含其中的十二个组团和二个功能区。每个组团功能相对完善,组团内工作、生活用地基本平衡,紧凑发展;功能区是组团外以现有小城镇为主体的独立城市建设区域。

 

规划至2020年主城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1188平方千米,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9平方米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为56I平方千米。

 

规划至2020年,主城区总人口1240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1200万人,中心城区人口700万人。

 

 

返回页面顶部 

 

主办单位:重庆市地产集团

官方网址:www.cqdc.com

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佳园路2号康田凯旋国际南栋

承办策划:土地推介网  www.zgtdtj.org.cn

投资热线:010-63848430  63899114

电子邮箱:zgtdtj@sina.com  QQ:2543206318  在线咨询

京ICP备09091948号  京ICP证150072号  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4497号